一走进杨红卫的家里,就看到两个很大的案板,上面摆满了风筝的各个部件,几个工人正在忙碌的给风筝上色。1986年,杨红卫进入风筝厂,她就开始每天做风筝,后来就被调到了设计室。“你看我们做的风筝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一只都是单笔绘画的,在绘画的过程当中,线条流畅。然后着色比较均匀,对比性比较强,这些特点就跟我们杨家埠的年画有一定的相通的关系。”说话的这人叫杨红卫,
潍坊风筝第三代传承人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省级传承人。1992年5月,杨红卫自己成立了一个作坊,慢慢走上了致富路。“你比如说我们杨家埠,原来是一个很小的一个村子,而且那个时候的房屋都是参差不齐的,甚至说是有的就是说像快要倒塌了一样。”
杨红卫说,“你看现在我们杨家埠,通过政府部门给我们支持,建成了这个集这个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杨家埠大观园,我们的房子经过很多的改造,都非常的错落有致,现在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车,而且住上了这种房子,现在各个方面的条件都是非常的好。”
多彩十艺文化山东

多彩十艺文化山东——全国网络媒体齐鲁行”大型采访活动,通过开展强声势、大力度、广影响的网络宣传报道活动,大力宣传我省举办十艺节盛况、我省文化强省战略部署重要举措和丰硕成果。青岛:聋哑姑娘的动漫梦想

王琦,就是这么一位聋哑姑娘,现在是一家动漫公司的设计师,虽然听不到、说不出,但是她凭借着惊人的毅力,在动漫公司干出了自己的成就。
烟台:老水手的新生活

漂在海上几个月,村里扎堆
生孩子,最怕起大风,最爱吃虾酱……这是烟台桑岛渔民们的奇特生活。爱做诗的老水手,年纪大了出不了海,上岸后过上了什么样的新生活?
淄博:周村作家的烧饼情缘

“一条马路一盏灯,一个喇叭全城听,一条大街卖杂货,一个路口红绿灯,一个猴子镇公园,一座高楼只二层,一家百货大南屋,一家饭店东方红……”孙方之告诉记者,这是他儿时对周村的大致记忆。潍坊:杨红卫的风筝的传奇

一走进杨红卫的家里,就看到两个很大的案板,上面摆满了风筝的各个部件,几个工人正在忙碌的给风筝上色。齐鲁网“多彩十艺·文化山东”全国网络媒体齐鲁行特别策划,带您走进风筝之家。济南:评书大师的泉水故事

据统计,目前济南有有四大泉域,十大泉群,733个天然泉,是举世无双的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馆,除“泉城”外济南也被常称为“泉都”。在刘延广的记忆当中,周围的居民总利用这天然的泉水洗衣做饭。